过刊目录

  • 2008年 第2期
    刊出日期:2008-04-1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林嘉
    2008(2):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劳动合同法》自制定、通过到实施,一直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疑点并没有随着该法的施行而结束,反倒对实施前该法引起的劳动关系变动、实施后该法的社会效果进行了更多的思考。本期刊发的几篇对热点、难点进行解读,对实施效果进行前瞻的文章,意在为读者准确理解和适用该法提供参考。
  • 论文
    郑尚元
    2008(2): 8-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王全兴, 黄昆
    2008(2): 13-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黎建飞
    2008(2): 18-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李省龙
    2008(2): 24-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阐述法经济学分析范式的概念及其方法论意义,分析法经济学分析范式的存在形态和本体论意义上的结构,并概括了其一般体系和基本类型。本文的分析表明:法经济学分析范式的一般结构决定了法经济学现有理论的整个知识框架,并在逻辑上构成了法经济学全部历史发展的理论实质。
  • 论文
    苏力
    2008(2): 3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法律技能的需求的视角,本文在制度层面分析技能教育为何在中国法学教育中发展不足和缓慢;认为这是法学院学生和教育者面对现有学科体制和由诸多社会因素构成的社会需求时的理性选择的结果;法律技能教育发展的关键不在于“重视”或“加大投入”,而在于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转型。本文追求对法学教育的经验研究和理论研究的有机整合。
  • 论文
    董和平
    2008(2): 4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宪政是指依据宪法的民主设计而形成的社会政治治理状态,是“民治”和“宪治”的结合和统一。宪政要素包括宪治要素和民治要素。宪治要素是指实现宪治的必要条件,包括宪法、违宪审查、宪法诉讼和法治。民治要素是指实现民治的必要条件,包括限权、分权和人权,这是宪政状态的内在规定性。一般说来,宪政体制包括政治权力配置机制、公民参政机制(即选举机制)和政党执政机制。
  • 论文
    赵正群
    2008(2): 47-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1987年至2006年底,20年间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了120余万件行政诉讼案件。与之基本同时,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创刊于1985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并依据2000年6月发布的《裁判文书公布管理办法》,至2006年底,总共发表了75件具有代表性的行政裁判。这些以“公报案例”、“法公布文书”和“裁判文书选登”等形式发表的行政裁判,已经成为人民共和国的最初行政判例。它们是被誉为“重要的人权保障法”的《行政诉讼法》正在得以有效实施的证明,不仅代表着中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切实努力和中国大陆的行政审判水平与行政审判中的人权保护水平,而且展现了中国大陆正在以日益发展的司法手段,努力促进联合国人权两公约中规定的诸项人权的实施,在某些方面甚至正在拓展出新的人权保护范围和规范。同时,也面临着如何把人权保护范围,从主要限于人身权与财产权,平稳迅速地扩展到也受到人权公约保护的诸项社会权利和政治权利的问题。发展人权保障事业与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新目标具有内在的同一性。行政判例,正在为我国实施“经社文公约”(CESCR),加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CCPR)作出积极的贡献。
  • 论文
    蒋南成
    2008(2): 54-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作为中国近代第一种中文期刊,鸦片战争前在许多文章中以西方立宪背景介绍了宪法观念中的“自由”,涉及西方多个国家的自由传统,以及自由和专制之间的冲突。并且以专文的形式介绍了英国的“自主之理”,内容涉及英国政体和法治,而且文中从“天赋人权”出发,列举了几项基本自由和权利。
  • 论文
    刘明祥
    2008(2): 6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类推解释在刑法学中有几种不同的含义。类推解释的概念现在仍有存在的余地。目前有关禁止类推解释与允许类推解释之争,源于对类推解释的理解不一,论说的角度不同,存在各说各话的现象。类推解释与扩张解释的区分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有必要采取“词语可能含义说”,但还要综合运用其他相关学说提出的方法来做区分。
  • 论文
    王利明
    2008(2): 69-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品召回制度是现代民法中的一项新制度,具有预防和消除缺陷产品对公民人身和财产的危害的独特功能。从法律性质上讲,产品召回是生产者或者销售者的法律义务,而不是法律责任。这种界定可以有效发挥该制度的特殊作用。产品召回包括主动召回和强制召回两类,违反召回义务将承担多种法律责任。鉴于召回制度的重要作用和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笔者建议我国尽快制定《缺陷产品召回法》。
  • 论文
    刘继虎
    2008(2): 77-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信托是以财产为中心的制度创新,在信托设立、存续、终止的各个环节,存在诸多信托财产形式移转现象。形式移转的财产其取得人并非经济利益的实际享有人,应从实质课税立场出发,将形式移转不课税确立为信托税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形式移转不课税原则在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的信托税制中均有体现,我国应在今后信托税制的立法中贯彻这一原则。
  • 论文
    叶姗
    2008(2): 84-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法学语境下的“税”概念是各种理论与制度渊源的纵横交织。我国封建税法史上“税”名目的嬗变,折射出萌芽状态的“税”概念。西方国家近现代宪政精神与民主法治理念的勃兴,使得曾为天赋强权的“税”出现合法性危机。理论上对“税”概念的合宪性释解,对晚了几个世纪才出现类似危机的东方中国的“税”概念的正当性论证甚有裨益。经济学关于“税”概念的认识,对法学语境下的“税”概念发生深刻影响。只有坚守法学理论的研究立场,有选择地扬弃“税”概念的理论与制度渊源,方能建构法学语境下的“税”概念。
  • 论文
    李艳芳
    2008(2): 92-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全球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正面临着十分复杂的能源形势和安全问题,因而制定一部《能源法》是十分必要的。《能源法》应当将“保障能源供应与安全、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益、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环境”作为其立法宗旨。《能源法》应当定位于能源领域的综合性立法,主要对涉及能源安全、能源效率、能源管理、能源环境保护等全局性的问题和其他单行能源法不予调整的问题加以规范,发挥宏观管理和对各单行立法加以协调和“拾遗补缺”的作用。由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等组成的《能源法》起草小组起草的《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如果能够进。一步听取意见,去粗取精,相信能够成为一部科学和实用的《能源法》。
  • 论文
    李学军
    2008(2): 101-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鉴定是鉴定结论的基础。意欲鉴定结论发挥应有的证明作用,除了对鉴定活动施以必要的程序规范外,还必需对鉴定的实质运作加以干预——即对鉴定佐以质量控制。但是,我国目前有关鉴定制度的改革及完善,忽略了鉴定的质量控制及鉴定方法的标准化问题。此外,本文还分析了现行诉讼制度下,鉴定结论的质证得以落实并最终发挥证明作用的三大要素:鉴定结论的质证主体要素、质证的程序性保障及质证的内容选择。
  • 论文
    邵明
    2008(2): 112-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民事争讼程序中,解决民事私益案件和民事公益案件的程序原理或主义既有共同的,比如对审主义、当事人进行主义与职权进行主义、集中审理主义、直接言词审判主义和公开审判主义等;又有相异的,比如解决民事私益案件的适用处分主义和辩论主义,而解决民事公益案件的则采用职权干预主义和职权探知主义。这些基本原理相辅相成,一并构成了民事争讼程序基本原理体系和正当性原理。
  • 论文
    张伟君, 单晓光
    2008(2): 121-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防止滥用知识产权是WTO框架下的TRIPs协议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对于知识产权滥用的规制既要充分利用TRIPs给予成员的立法空间,又要符合TRIPs协议的要求。我们应该就TRIPs协议中已经规定的对限制竞争行为的禁止、专利强制许可、滥用知识产权执法程序等几个方面来建立和完善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制度,以全面履行TRIPs协议。
  • 论文
    王文生
    2008(2): 127-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刑事基本政策的丰富和发展,是刑罚思想由侧重惩罚、报应转向惩罚与教育并重的重大转变。在司法实践中,正确把握这一政策的实施方向,科学诠释这一政策实施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体现社会现实需要并有效调节社会矛盾,是践行这一政策的客观要求。
  • 论文
    蔡颖雯
    2008(2): 133-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未成年人监护人责任是民事侵权责任领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国《民法通则》第133条对其进行了规定,但该规定存在诸多问题。有必要就我国现行监护人责任制度进行检讨,以完善我国相关立法。检讨的重点为未成年人侵权责任能力、未成年人监护人责任的构成要件以及责任形态等方面。通过对现行立法的检讨、学者建议稿的评析、域外相关法律制度的借鉴,试图对将来侵权责任法的相关立法进行一定的构想。
  • 论文
    郭义贵
    2008(2): 140-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伴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西欧逐渐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并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对当时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1]这种影响表现在法律领域便是一种所谓教会法的问世,由此反映出基督教会对于当时世俗生活的积极引导抑或干预。其中,教会的婚姻家庭法构成了教会法的一个重要的部分。英国的基督教化的历史始于公元597年。[2]从此,英国与这一宗教即结下了不解之缘。英国统一的教会组织体系建立于盎格鲁一撒克逊时期。但是,自征服者威廉一世禁止百户区法院受理宗教案件后,英国才出现独立的教会法院并开始了对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积极干预。
  • 论文
    周玲, 张家贞
    2008(2): 149-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许多已经或即将举办奥运会的国家均就奥林匹克标志保护进行了专门立法。澳大利亚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法作为一种典型的超越正统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模式,非常具有代表意义。分析和探究该法的价值取向和具体适用原则,对于理性选择规制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保护模式具有现实的借鉴价值。
  • 论文
    韩立余
    2008(2): 153-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世界贸易组织协定规定了共识决策和表决决策两种方式,但实践中无论出现怎样的困难和僵局遵循的都是共识决策方式。前三次总干事的选任过程突出了共识决策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地位和问题。共识决策式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历史发展中逐渐演变形成的,为世界贸易组织所继承。共识决策式是一种比较现实的决策方式,能够比较好维护各成员的利益,但需要牺牲一定的效率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