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4年 第3期
    刊出日期:2004-06-1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江伟, 孙邦清
    2004(3):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中国当代法治进程的逐步深入,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已经成为了国人所瞩目的焦点之一。现行民事诉讼法(1991年)是在新中国第一部民事诉讼法(1982年)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这十多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趋于成熟和完善,加入WTO又迫使我国法律制度做出相应的调整,民事诉讼法出现了国际化的发展趋向。刚刚完成的修宪明确将“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私有财产权不受侵犯”、“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写入宪法,成为我们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指针和理念,民事诉讼法与宪法第一次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最高法院十多年前就启动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也在探索诉讼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开展,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讨论民事诉讼法的修改问题,可以说条件已基本成熟。为此,我们特别约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民事诉讼法的修改问题从各种视角各抒己见,展开深入而具有前瞻性的讨论。
  • 论文
    杨荣馨
    2004(3): 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常怡
    2004(3): 9-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田平安, 肖晖
    2004(3): 1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陈桂明
    2004(3): 17-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李浩
    2004(3): 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张卫平
    2004(3): 24-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王亚新
    2004(3): 27-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齐树洁
    2004(3): 3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章武生
    2004(3): 36-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张晋红
    2004(3): 4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赵钢, 朱建敏
    2004(3): 44-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龚廷泰
    2004(3): 47-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列宁《哲学笔记》的法哲学价值,至今没有受到我国法学界的重视。该著作中有许多关于法哲学的精辟见解。诸如对法哲学的唯物主义前提,经济利益与法的关系,法的现象及其运动规律,政治自由、人权与法律等。这些论述对于我们深化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哲学基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 论文
    张俊杰
    2004(3): 57-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当代俄罗斯社会转型中,法学理论的变化如同其国家一样非常巨大,根本性的变化是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法的基本理论由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和理论指导,转变为与其他理论学说并列或不被重视的一种理论,认为它是乌托邦,或是一种假说,部分理论预测与实际不符;或认为它已过时,需要用适合社会现实的妥协与协商的观点替代。俄罗斯学界比较认同的是,尽管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法的理论有错误和不足,但也有可取之处,不能全盘否定,不能走极端。俄罗斯学界在苏联时期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简单化和教条化的问题,转型时期也存在歪曲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法的基本理论的问题。
  • 论文
    邱远猷, 王贵松
    2004(3): 64-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梁启超是一位法学家,更是一位宪法学家。他对宪法学的基本问题几乎都有涉猎。特别是对宪法的三大精神的把握、对国会制度、选举制度等的研究至为透彻精辟。他深悟宪法的精髓,倡导立宪政治,主张国体与政体无关,注重成文宪法、宪法观念与宪政现实之间的互动。他一生致力于追求宪政,对中国的宪政之路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设计。当然,他也不免会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 论文
    夏新华
    2004(3): 74-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古埃及法是指适用于埃及奴隶制国家整个历史时期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既包括埃及历史上31个王朝的法律,也包括希腊、罗马统治时期的法律。研究古代埃及法律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埃及考古学资料、古代埃及文献和保存在古典作家著作里的有关记述。后期埃及长期处在异族统治之下,其法律格局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但与其固有法律仍有必然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仍保持了传统。在历史演变中,古埃及法体现出几个特点:典型的神权法、浓厚的专制色彩、发达的财产与契约法律并调和了本土法与外来法的关系。
  • 论文
    伍劲松
    2004(3): 81-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在过去的40年间,逐渐发展成一套相当完整周延的保障两性工作平等的法律体系。内容涵括一般就业上性别歧视之禁止、两性薪资报酬之平等、两性职场隔离之突破、工作场所性骚扰之禁止、怀孕歧视之禁止、母性保护及家长休假制度之设计以及积极的行政奖励方案之推动等事项。本文拟作一整体的说明,并评估其优劣得失,为我国建构相同的制度时参考。
  • 论文
    聂立泽
    2004(3): 88-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我国刑法学界关于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作用范围、内涵与地位之不同观点的比较研究,结合我国刑事法律的规定,明确指出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符合刑法基本原则的确立标准,应当成为我国刑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从内容与作用范围上来讲,该原则属于刑事责任原则,贯穿于定罪、量刑与行刑的整个过程当中;从地位上来看,对刑法立法、修订、解释与司法实践都起统驭性作用。
  • 论文
    覃有土, 陈雪萍
    2004(3): 99-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侵害婚姻关系不仅违反了公序良俗,而且破坏了一个家庭的幸福、和谐、圆满的婚姻生活。若因婚姻关系遭受侵害,致财产上遭受损害或精神上蒙受痛苦时,可否向通奸、姘居之配偶,尤其是侵害婚姻关系之第三人请求赔偿呢?我国现行有关立法尚未确立保护婚姻关系的相关制度。这一立法上的疏漏,无疑给追究侵害婚姻关系行为人的法律责任留下了空白。因此,研究婚姻关系之法律保护十分必要。
  • 论文
    刘春田, 郑璇玉
    2004(3): 106-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商业秘密的权利性质目前已形成通说,但是这种权利的边界和解决方案仍然存在争辩。本文试图从商业秘密的矛盾所在、财产属性、权利性质对之进行分析,以探寻商业秘密的法律定位。本文认为商业秘密的定位不清主要是由于商业秘密的复杂性以及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其他对象存在的多重交叉所引起的,特别是第二类别的商业秘密。商业秘密是一种财产和权利,本文坚持建立一种公示的方法来寻找确定商业秘密权利边界的可能性。
  • 论文
    王惠
    2004(3): 115-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税款征收中,推定课税作为一种重要的征税方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没有意识到其实质是一项税务行政权力,立法也没有把它作为权力来规范,这对推定课税的正当行使是非常不利的。由于推定课税权的运用建筑于一定的假定性之上,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容易产生滥用权力等风险,因而更需要在遵循合法和合理原则的前提下加强制度规范。从我国现行推定课税权制度看,无论是实体法还是程序法都亟待进一步完善。
  • 论文
    韩世远
    2004(3): 122-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缔约上过失与合同成立或效力的类型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纵在合同有效成立场合,仍可存在缔约上过失。“恶意磋商”包括恶意开始磋商、恶意继续磋商和恶意终止磋商三种类型。缔约上过失赔偿责任通常为过错责任,个别场合也可以是无过错责任。作为缔约上过失的法律效果,除赔偿责任外,个别场合也可体现为其他的法律效果,比如合同解除、减少价款、拒绝履行等。
  • 论文
    刘燕
    2004(3): 130-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孙大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对现行的金融监管法律框架提出严重质疑,律师、学者与媒体均指称其为窒息民营企业发展的“保守”与“僵化”的象征。其实质是“非法集资”概念所蕴蓄的市场主体的融资冲动与金融监管之间的紧张关系。对民间集资法律规制的历史回顾表明,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模式的确未能给市场融资主体足够的空间。但是,民间融资困境的制度根源,在于其信用基础的薄弱所带来的风险无法为市场所承受。正是在后一点上,金融监管的制度逻辑与民营企业自身制度改进的路径统一起来。缘此,重新认识孙大午案件的意义殊有必要。
  • 论文
    季美君
    2004(3): 138-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量刑建议权制度是司法改革中出现的新举措,这一制度的建立和推行将增加量刑程序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保障量刑公正的实现。本文从检察机关行使公诉权的现状以及刑事案件的量刑现状出发,借鉴国外的做法,认为目前在我国建立量刑建议制度是可行的。量刑建议权是公诉权的一部分,是公诉权的必然延伸,检察机关行使量刑建议权不会削弱法院固有的审判权。尽管在司法实践中全面推广量刑建议权制度会遇到来自方面面的阻力,但在实现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这一司法改革的主旋律下,通过各方面配套制度的相应改革,消除这些阻力也是指日可待的。
  • 论文
    邢海宝
    2004(3): 149-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借鉴国外经验,就我国《海商法》中海上保险法律的修改,结合最高法院司法解释进行了评析,并对《海商法》修订的基本原则及其中一些重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论文
    陈立虎
    2004(3): 155-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法庭之友陈述早已出现于普通法国家,如今又被众多的非政府组织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提出。WTO法律对此缺乏明确规定,而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又趋向接受这种信息材料。国际贸易法学术界的见解则莫衷一是。本文认为,从世界贸易争端的特点、司法透明、WTO的宗旨和国际政治发展形势来看,WTO争端解决机构应当接受并在适当的条件下考虑法庭之友陈述。总理事会应依循现有的WTO规定的精神并参照相关实践制定出接受和考虑法庭之友陈述的实体和程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