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8年 第3期
    刊出日期:2008-06-1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康树华
    2008(3):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在这一时期,有组织犯罪在形式和实质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其态势已经构成社会稳定、经济安全、基层政权的重大威胁,成为影响建设和谐社会的一大隐忧。因而加强对有组织犯罪现状及发展态势的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略,对于遏制这类犯罪的蔓延和对社会肌体的腐蚀具有重大意义。对该问题的研究,应综合刑法学、犯罪学、刑事政策学乃至法哲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兼顾学理与实践,以期提出积极、有效、符合实际的研究成果。
  • 论文
    储槐植, 贾凌
    2008(3): 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张小虎
    2008(3): 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刘远
    2008(3): 14-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赵微, 王昭振
    2008(3): 18-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侯欣一
    2008(3): 24-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有关根据地法律制度的研究曾经是大陆法史学界一大热点和亮点,最近十多年来,随着学术旨趣的转移,有关根据地法律的研究逐渐被人冷落。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西方学术话语几乎一统天下的学术环境下,笔者重提根据地法律制度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引起学术界对根据地法律制度的重视。笔者以为加强根据地法律制度的研究不但可以加深我们对现实法制的了解,为中国正在建设中的法制提供必要的智识和本土资源,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处理好政策与法律、社会转型与法制、法制建设与民众的关系等热点问题。
  • 论文
    谢望原, 邹兵
    2008(3): 3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是责任判断的必经阶段,故意、过失、责任能力的判断不能代替之。期待可能性判断的本质在于对意志自由的判断,司法实践中需经历三个步骤:犯罪动因考察——主体选择性考察——规范评价。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众多,各有优劣,且彼此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其中,法规范所力图维护的国家、社会安全需求不能被忽略,应提倡在法规范期待下的行为人标准说。
  • 论文
    朱岩
    2008(3): 4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侵权法以自然人的不法行为为调整对象。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此种个人侵权法已经无法胜任以风险事故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的要求,而企业责任成为现代侵权法的核心。企业责任包括企业组织责任、雇主责任和企业危险责任。作为独立侵权形态的企业组织责任的归责原则为客观过失推定,构成要件包括违反组织义务、损害以及二者之间具有因果联系。企业组织义务与社会安全保障义务具有区别。我国未来侵权立法应当规定企业责任、尤其是企业组织责任。
  • 论文
    胡光志, 方桂荣
    2008(3): 51-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基金业的发展与壮大,关联交易日益突出。在理论上,基金关联交易存在是否需要监管之争,在实践上监管则存在着不同的模式。经综合论证,适度监管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然而,适度监管的前提是对基金关联交易监管模式的正确选择。我国目前基金关联交易监管采用的是我国台湾地区监管模式,这种监管模式弊端很多,基金运行的实践已经对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我国目前面临着重新选择基金关联交易监管模式的艰巨任务。理论与实践证明,我国采用美国式的基金关联交易监管模式具有可行性。
  • 论文
    郭寿康, 李剑
    2008(3): 59-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诉讼效率、统一执法尺度,知识产权审判机构的专门化已逐步成为一个国际趋势。德国设立专门的联邦专利法院,由法律法官和技术法官组成合议庭审理专利效力案件,在解决法官对技术问题的司法认知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在考察德国联邦专利法院制度历史变迁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我国审判组织专门化的利弊,为将来的改革方案提供借鉴。
  • 论文
    刘生国
    2008(3): 66-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作物与农产品抵押为农民的融资难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农作物抵押是不动产抵押,应由林木主管部门或者公证机构办理抵押登记。农产品既可以设定固定抵押也可以设定浮动抵押。然而,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只有“农业生产经营者”可以设定农产品浮动抵押,但“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概念并不明确,而且作为抵押物的农产品的范围也有待进一步廓清。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解决好抵押权竞合的问题。
  • 论文
    王权典
    2008(3): 72-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资金紧缺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与现实困难;依靠财政主投入的渠道单一且不规范、欠稳定的现实矛盾亟待克服,社会性收费作为一种新的市场化的、有效的资金筹集机制应运而生。文章基于相关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通过对我国实行自然保护区社会性收费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及其途径方式、法律规制等相关问题的论证,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与管理制度创新思路,以期推动自然保护区资金筹措新机制的创设。
  • 论文
    姚海放
    2008(3): 81-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政府经济行为在现代社会大量存在,应当接受宏观调控法的约束。政权体系中的调控部门对其他部门经济行为的调控并不违反基本法理。只有承认各个部门的独立利益及行为选择,才更有助于宏观调控措施发挥作用。
  • 论文
    冀祥德
    2008(3): 88-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都是从平等武装与平等对抗的层面认识和剖析控辩平等的内涵。然而,在当代法治视野中,控辩平等的内涵已经有了新的丰富的发展。平等武装、平等保护、平等对抗、平等合作四种模式共生共长,凝聚而成控辩平等的现代内涵。特别是和谐社会(世界)构建之时代背景之下,控辩平等合作模式的构建,应当在刑事诉讼体制的改革中有所担当。
  • 论文
    何家弘
    2008(3): 95-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关于“审查判断证据”的语词及其内涵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证据学研究重心的转移。审查认定证据的基本范畴包括证据的审查与证据的认定;审查认定证据的主体与客体;审查认定证据的内容与方式。审查认定证据的标准包括采纳证据的标准和采信证据的标准。审查认定证据的规则包括证据的采纳规则和采信规则。不同种类的证据有不同的审查认定路径和方法。审查认定证据的原理包括认识论原理、价值论原理、方法论原理等。
  • 论文
    孟国碧
    2008(3): 104-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优惠性原产地规则的累积规则,已在普遍优惠待遇制度和优惠贸易安排中广泛运用,其作用也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并在全球引发了激烈的争论。累积规则有五种类型,具有双重作用。用GATF/WTO现有的规则分析,会出现一个悖论,即允许累积会违反GATT/WTO的规定,不允许累积也会违反GATT/WTO的规定。国内外广泛的争论表明,在较长的时间内,只要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存在,限制性原产地规则就会存在,累积规则就会存在。中国在优惠贸易安排中的原产地规则中对累积规则的运用还很不充分,应充分借鉴泛欧模式中的实践,更灵活充分地运用累积规则,以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 论文
    莫于川
    2008(3): 111-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地征收、土地征用的概念与一系列相近概念长期处于模糊歧义状态,值得认真辨析;应当重新审视我国土地征收征用制度和农民土地权利保护机制。从财产法治的视角看,中国土地征收征用实践中存在诸多现实问题,突出的是滥用征地权力,征用范围过宽;征地程序不完善,缺乏透明度;征地补偿费不合理、不到位;安置途径简单化,社会保障不力;对违法占地行为处罚过轻、监管不力;等等。鉴于此,应当按照宪法新精神和《物权法》的立法原则以及我国财产法治发展的要求,从深化征地制度改革,规范征地审批权限和程序,改进征地补偿费的确定及分配方法,完善面向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征地补偿的监督等方面入手,逐步完善我国的土地征收征用制度。对于当下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以及不断出现的其他领域行政管理革新举措,应当用发展和法治的眼光来看待、冷静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同时改革的主事者也应更严谨、更审慎地对待此类重大的改革创新工作。
  • 论文
    季建业
    2008(3): 119-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地股份合作,实质上是在坚持现行农地集体所有不变,坚持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将农地产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各项权能重新配置的制度创新。本文从保护和实现农民基本权利的视角,通过对扬州市部分典型案例的调研,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的必要性、组织性质、运行特征、相关原则、发展要求和法律支持进行分析,对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的法律保障和制度创新提出一系列建议,即“保留土地集体所有权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期能有助于推动农地制度改革和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推进新形势下三农问题的解决。
  • 论文
    宋鱼水
    2008(3): 130-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法官在处理个案时应遵循的指导性原理,这具体表现在辩证处理调解与判决、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严格规则主义与司法能动主义、裁判文书的审美价值与说理价值等各种复杂关系的过程中。这需要强化和提升法官的司法素养、司法能力和司法伦理水平。
  • 论文
    丁相顺
    2008(3): 137-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上,中、日两国法学教育属于综合法律素质养成型教育类型,并不与法律职业直接相联系。但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两国出现了借鉴美国法学院制度,探索建立法律实务教育模式的新动向。论文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J.M.)教育、日本的法科大学院(J.D.)、以及美国的法学院制度(J.D.)进行了比较观察。对中日两国新型法学教育制度形成与效果的关系作了分析,对法学院制度形成的路径、方式和评价机制问题作了探讨。作者认为,制度形成的关键不在于形而上的可行性讨论,根本性问题是对制度要素的观察、分析以及摄入,构成要素的摄取决定了制度的效果和命运。
  • 论文
    张乃根
    2008(3): 145-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扩增,与其他WTO成员的贸易争端也日趋频繁。WTO争端解决的关键是通过条约解释澄清其成员的权利与义务,审查系争国内法是否符合WTO有关协定。本文首先论述WTO争端解决中的国内法概念,然后着重地分别探讨专家组审理与上诉复审的国内法审查,最后分析我国应对WTO争端解决的国内法审查问题。
  • 论文
    邵沙平, 王小承
    2008(3): 154-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国会2007年通过的美国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扩大了外国投资属于国家安全审查的范围,进一步改进了外国投资领域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在外资并购领域加强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是美国维护其国家利益的重要措施。为有效维护本国利益,我国也应建立外资并购领域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本文在分析美国外资并购领域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建立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立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