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4年 第5期
    刊出日期:2004-10-1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俞光远
    2004(5): 1-6.
    摘要 ( 1034 ) PDF全文 ( 993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十六届三中全会将其具体化为《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深刻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而且要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与服务职能,完善经济法律制度,要贯彻“五个统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财税法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法律制度的结合点,作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制度保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那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进行财税体制改革与财税法制建设,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理念、追求什么样的目标、应该建立和完善哪些具体的财税法律制度?为此,本刊特约请我国几位财税法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就有关热点问题撰稿,以期能对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与财税法制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 论文
    熊伟
    2004(5): 6-10.
    摘要 ( 693 ) PDF全文 ( 855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朱大旗
    2004(5): 11-15.
    摘要 ( 778 ) PDF全文 ( 992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刘隆亨
    2004(5): 15-19.
    摘要 ( 772 ) PDF全文 ( 990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徐孟洲
    2004(5): 19-25.
    摘要 ( 729 ) PDF全文 ( 1018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张守文
    2004(5): 25-30.
    摘要 ( 747 ) PDF全文 ( 1026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甘功仁
    2004(5): 30-34.
    摘要 ( 706 ) PDF全文 ( 929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刘剑文
    2004(5): 34-39.
    摘要 ( 765 ) PDF全文 ( 967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施正文
    2004(5): 40-44.
    摘要 ( 810 ) PDF全文 ( 898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李玉生
    2004(5): 45-59.
    摘要 ( 1202 ) PDF全文 ( 1196 )   可视化   收藏
    唐代通过立法建立了一套独特而完备的法律体系,这就是主要由律、令、格、式所构成的律令法体系。《唐六典》由于并非唐代在行的法典,因而不是唐代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唐代这种主要由律、令、格、式构成的律令法体系是一种公法性的法律体系。唐代法律体系在中华法系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并使律令法体系成为中华法系的一个重要的形式特征。
  • 论文
    曾代伟
    2004(5): 60-69.
    摘要 ( ) PDF全文 ( 974 )   可视化   收藏
    在中国古代刑法史上,蒙元法定死刑有着许多独特之处,而传世典籍的记载颇多歧异。元初沿用金代死刑之制,有斩有绞;至元八年禁行金律后,法定死刑存陵迟、斩而废绞,其初衷是将斩减一等的生命刑,用杖一百七流远代之。在蒙元时期司法实践中,陵迟和斩刑并不多见,类似前世之杖杀的“敲”,是元代的一种适用较普遍的死刑执行方法。此乃蒙元统治者用轻典、行仁政使然。
  • 论文
    (美)杰弗利·格鲁夫, 丁相顺译
    2004(5): 7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家权力框架从根本上决定了一国的法律制度,美国联邦制结构和三权分立的权力架构奠定了美国法的基础,是决定美国法特征的根本性要因。本文从联邦制、三权分立以及判例法传统三个方面论述了美国法的根基和基本特征,对支撑美国法背后的传统、价值作了深入阐释,认为权力分立、司法独立、法院组织、遵循先例以及对抗制是美国法运行的基本要素。
  • 论文
    王德志
    2004(5): 75-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清朝末年,西方近代的社会政治思想传入中国,与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诉求相结合,在清朝统治的最后十年形成了强大的立宪思潮和立宪运动。在立宪思潮和立宪运动中,宪法的概念开始发生划时代的转型,这种转型首先表现在思想渊源方面,人们开始跳出民本主义的思想樊笼,进行政治变革的思路出现了从民本到民主的转变,根本法的观念开始确立,通过控制国家权力以便保障个人权利的宪法价值观逐步形成。
  • 论文
    谢增毅
    2004(5): 82-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席执行官(CEO)是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创新的产物。与传统的公司经理相比,CEO的职权扩大了;CEO履行了一部分属于传统董事会的职权。尽管CEO职权发生了变化,CEO仍属于公司的经理层。在CEO制度下,公司董事会的职责主要集中在公司的长期和重大的战略决策以及挑选和监督管理层;董事长的主要职责是召集和主持董事会,确保董事会议的顺利召开和董事会有效的履行其职责。面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时代变迁和我国公司治理的实践,中国的《公司法》应该做出相应的修改,尤其是经理和董事会的相关制度需要调整。
  • 论文
    张远煌
    2004(5): 89-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将社会反应作为一个系统概念引入犯罪解释论,以“犯罪既是一种社会事实,又是一种社会评价”的基本命题作为出发点,沿着“刺激与反应”二者相互作用的思维路径,以对立法和执法的犯罪控制功能进行反思性评价为主线,分别就立法反应、非正式社会反应、司法反应与犯罪生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引出了相应的结论。
  • 论文
    何柏生
    2004(5): 10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理论是阶级斗争理论派生的,该理论作为全称判断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在逻辑上不成立;另外,该理论在目前也无法解释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所面对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不利于依法治国国策的实施。
  • 论文
    周欣
    2004(5): 110-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辩诉交易始于美国,美式辩诉交易是由一整套相互支撑的配套程序组合而成的。其中,证据展示和答辩制度是其前提程序,辩诉交易过程中还必须遵循几项具体原则,法律上同时为该交易设立了特殊的后续程序与救济程序。该制度有别于英国、意大利刑事诉讼程序中的“辩诉交易”以及中国的简易程序,我国目前尚不具备适用美式辩诉交易的主客观环境,不适宜引进该程序。
  • 论文
    范跃如
    2004(5): 120-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现有的民事诉讼保全制度仅仅为财产保全,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民事诉讼法中引入行为保全制度势在必行。作者分析了行为保全制度确立的必要性,比较了国外相关的程序制度,并对我国现有的行为保全规则进行了检讨。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完善行为保全制度的构想,希望所阐述的观点对未来新民事诉讼法典的制定能够有微末的贡献。
  • 论文
    莫于川
    2004(5): 130-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先对行政指导实务中存在的若干负面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就如何确定与行政指导行为有关的法律责任进行了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如何通过建立和完善监督专员、行政苦情、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行政补偿等行政法律制度,提高行政指导行为的法律救济制度水平,实现行政指导法治化,提出了若干改革与立法建议。
  • 论文
    卢建平
    2004(5): 137-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刑事政策的角度看,死缓制度的意义就在于限制死刑,然而在目前的制度和社会条件下,该意义本身却受到了限制。要使该项制度限制死刑的意义得以彰显,就必须对我国的死刑制度进行变革,即将死缓变为通例,而使死刑立即执行成为例外。
  • 论文
    韩立余
    2004(5): 142-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欧盟反托拉斯法包括限制竞争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两个部分。自1962年以来,其规则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但在新旧世纪交替之时,欧盟反托拉斯法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欧盟制定了新的反托拉斯执法制度,并于2004年5月1日起实施。新制度赋予欧共体条约第81条第1款和第3款直接适用的效力,废除了对限制竞争协议的通知要求,确立了欧盟委员会主导、欧盟委员会与各国竞争当局、法院密切合作、共同执法、欧盟法院监督的新体制。欧盟委员会制定了与之配套的相关条例、准则,同时还对技术许可协议的规范制定了新规则。
  • 论文
    左海聪
    2004(5): 152-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并论证WTO争端解决机制是一种国际司法体制的观点。文章首先论证GATT争端解决机制的准司法性;继而在给出国际司法体制的构成要件的前提下,从正面论证WTO争端解决机制是一种国际司法体制;进而对几种反对论(如WTO争端解决机制是调解体制;是仲裁体制;等等)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最后分析了WTO争端解决机制作为一种国际司法体制的独特性以及明确WTO争端解决机制独特司法性对我国的意义。